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3:52 点击次数:53
刘备拿下荆州这事儿,说起来真是一团乱麻。孙权跟刘备背地里怎么商量的,外头人压根儿不清楚。
《三国志》里讲了鲁肃的故事:后来刘备跑到京城去见孙权,想管荆州那块地方。就鲁肃一个人劝孙权,说借给刘备吧,咱们一起对抗曹操。曹操一听孙权把地给了刘备,正写着信呢,笔都掉地上了。再看《三国志》里说的刘备的事儿,引的是《江表传》的内容:周瑜当上了南郡太守,把南岸的一些地给了刘备。刘备就在油江口另外扎了营,还改了名叫公安。原来刘表手下那些官兵,一看刘备是从北边来的军队,好多人都反了,跑来投靠刘备。刘备觉得周瑜给的地太少,安顿不下老百姓,就又找孙权借了几个荆州的郡。
在《鲁肃的故事》里头,提到刘备希望都督能把荆州给他管。《江表传》呢,又换了个说法,说刘备找孙权商量,想借荆州的几个地方用用。
回顾历史,刘备仅仅拿到了南郡的使用权。
赤壁大战过后,周瑜占领了南郡那片地儿,而刘备呢,他往南过了长江,把荆南那四个郡——长沙、零陵、武陵、桂阳,都给收归囊中了。周瑜一看,挺大方地把南郡靠长江南边的地盘划给了刘备。刘备呢,也不客气,直接在公安县扎了根,建起了他的老巢。
周瑜过世以后,刘备找孙权商量,想要管荆州那块地方。鲁肃呢,就跟孙权说,不如把荆州给刘备,这样咱俩就能联手对付曹操了。曹操一听孙权把地给了刘备,惊讶得笔都拿不稳,掉地上了。
刘表掌权荆州那会儿,地界上划分了七个郡,说起来就是:南阳、南郡、江夏、长沙、零陵、武陵还有桂阳这七个地方。
曹操往南打到荆州那会儿,刘琮直接举手投降了,这样一来,按道理说刘表以前的地盘就全归曹操了。但赤壁那一仗,还有后来的南郡之战,曹操被打得挺惨,他手里原本拿到的荆州七个郡,最后就只剩南阳郡这一个了。
另外六个地方里,周瑜拿下了南郡,刘备则掌控了荆南那四个郡。说到江夏郡,这个就比较特别了,是三家一起分享的。
来聊聊江夏郡这块地儿。赤壁大战还没开打前,孙权就动手了,他干掉了刘表派去当江夏太守的黄祖,顺势占了江夏郡的一部分。
刘琦在黄祖遭斩后,接手了江夏太守的位置,同时掌管着江夏郡的一部分地盘。赤壁大战爆发前,刘备选择去投靠驻守夏口的刘琦。后来刘琦离世,他手中的地盘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刘备的手里。
曹操往南边进军后,占领了江夏郡的一部分地方,大都是长江北边的地盘。
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事儿:刘备说的借荆州,其实就是想要南郡那块地儿,因为孙权手里头能给的也就只有南郡这块地方了。
拿下南郡后,刘备就掌握了荆州七个地方里的五个,分别是南郡、长沙郡、零陵郡、武陵郡和桂阳郡。这样一来,他在赤壁那一仗之后,就成了收获最多的人。
《三国志》里讲鲁肃的故事时说:刘备拿下益州后,孙权想要长沙、零陵、桂阳这三个地方,但刘备没答应。孙权见状,就派吕蒙带兵去抢。刘备一听,赶紧从其他地方赶回来,然后派关羽去跟吕蒙抢这三个郡。
刘备把益州搞定后,孙权就找上门来了,说让刘备把长沙、零陵、桂阳这三个地方还给他。
刘备当时借的是南郡那块地儿,可为啥孙权偏要让刘备把长沙郡、零陵郡、桂阳郡这三个地方也还回来呢?这事儿得从他们之间的纠葛说起。虽然刘备借的是南郡,但孙权心里头可能觉得刘备占了便宜,毕竟南郡地理位置重要,而刘备也因此势力扩大了不少。孙权觉得不平衡,就想让刘备多吐出点地盘来。于是,孙权开口了,说刘备得把长沙郡、零陵郡、桂阳郡这三个地方也一并归还。孙权可能觉得,这三个郡也是他们势力范围的一部分,或者至少刘备得到南郡后,这些郡的归属就变得模糊起来了。总之,孙权就是要让刘备多还点地,觉得这样才公平。而刘备呢,自然是不乐意了,毕竟谁也不想把到手的地盘再交出去。这样一来二去的,双方就产生了矛盾和争执。
《三国志 鲁肃的故事》里讲到,鲁肃就直接跟关羽说了:“咱们国家把那块地借给你们,那也是看在你们军队打了败仗,流离失所的份上。现在你们得了益州那片地方了,却一点要归还的意思都没有。我们只求你们还三个郡,你们都不愿意。这像话吗?”
《鲁肃的故事》里也讲了鲁肃怎么跟关羽说了这样一段话:咱们国家好心好意把地借给你们,不就是因为你们打了败仗,逃到这儿来,没地儿去吗?现在你们占了益州那么大块地方,却连荆州都不想还给我们了。我们退一步,只要你们还三个郡也行,结果你们还是不干。
这事儿就是说,孙权一开始想让刘备把荆州(南郡)那块地还给他,但刘备不答应。然后孙权就退了一步,说那你至少还我三个郡吧,结果刘备还是不愿意。这就让人纳闷了,刘备为啥就是不肯呢?
这事儿八成跟刘备和孙权背地里达成的政治交易脱不了干系。翻翻历史,你会发现,刘备借了南郡之后,他原本手底下的江夏郡一部分地界也不见了,估摸着是还给了孙权。
刘备和孙权关于南郡的借用细节,现在已经变得模糊不清,谁也讲不明白具体过程。
孙权打的主意,就像是拿南郡去换刘备手里的三个郡。但刘备不买账,他自个儿带着兵马,从益州一路赶到荆州,跟孙权杠上了,非要争那三个郡不可。
最后,曹操施加的压力让刘备不得不妥协,他决定把长沙和桂阳两个地方交给孙权。这事儿后来被人们称为湘水划界。就是说,两边以湘水为分界线,湘水的东边,长沙和桂阳归孙权管,而湘水的西边,零陵和武陵就归刘备了。
从表面上看,湘水作为边界划分后,好像两边的冲突就平息了。但其实呢,两边心里都不痛快。正因为这样,后来孙权才会瞅准机会,在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,偷偷地把荆州给占了。
其实,关于刘备是否真的借了荆州这事儿,挺有争议的。你看,说刘备借荆州的事儿,大多都是从吴国那边的书里找来的。
《三国志》里写了程普的故事:周瑜去世后,他接手了南郡太守的位子。后来孙权把荆州分给了刘备,程普又回到了江夏,还被提拔为了荡寇将军,最后安详离世。再看《三国志》里吕蒙的部分:孙权跟陆逊聊起周瑜、鲁肃还有吕蒙,他说:鲁肃啊,虽然他后来建议我把地借给刘备,这算是个小失误,但这可不掩盖他的另外两个大优点。
《程普的故事》里头讲了,孙权把荆州的一部分地盘划给了刘备。再看《吕蒙的事迹》,里面提到鲁肃也曾经跟孙权建议,说要把地借给刘备。不光是这本,还有前面说到的《鲁肃的生平》和《江表纪事》,这些都是吴国史书里头记录的,讲的都是刘备从孙权那儿借了荆州的事儿。
《鲁肃的故事》里头讲了,刘备想找都督商量要荆州那块地儿。《江表的故事》呢,又说是刘备找孙权,想借几个荆州的郡。可不管是哪儿的记载,都没明确说刘备到底借了荆州的哪个地儿。是不是借的南郡啊,这事儿还得靠咱们翻历史书去猜。
历史书记载的东西经常自相矛盾,就拿刘备来说吧,它里面清楚写着刘备把荆州南边的四个郡给占了。
《三国志》里写刘备那段儿,说他让刘琦当上了荆州刺史,然后又往南打了四个郡。武陵那头儿金旋、长沙那头儿韩玄、桂阳那头儿赵范,还有零陵那头儿刘度,全都举手投降了。
但其实,刘备并没有把荆南四郡全攥在手里,孙权在那一带也有他自己的地盘。
《三国志》里讲周瑜的故事时说:孙权让周瑜当了偏将军,还让他管南郡太守的事儿。给了他下隽、汉昌、刘阳、州陵这些地方作为封地,让他驻扎在江陵。
南郡之战结束后,周瑜当上了南郡的太守,他管辖的地方包括下隽、汉昌、刘阳和州陵,这些地方都是他的封地。不过,除了州陵,其他三个地方其实都属于长沙郡。
周瑜走了之后,那四个县的税收领地就转给了鲁肃,这事儿能看出,那四个县其实是东吴真正管着的地方。
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打完后,刘备和孙权的地盘其实都混在一起了,就像两块布搅在一起,分不清你我。真实的情况,比那些史书里头写的可复杂多了。
《三国志》里头讲先主那部分说了,二十年那会儿,孙权见刘备已经拿下益州,就派人来跟他说想要荆州那块地儿。刘备回应说,等我拿到凉州了,荆州自然就给你。孙权一听,气不打一处来,立马就让吕蒙动手,把长沙、零陵、桂阳这三个地方给抢占了。
刘备拿下益州地盘后,孙权那边就派人来找刘备,说要他把荆州那块地给还回来。刘备回应说:“等我攻下了凉州,我保证,荆州立马双手奉上。”
从刘备的那句话来看,他铁定是找孙权要了荆州的一块地方,但刘备心里头觉得那不算借,所以就使劲儿地辩解,想摆脱这事儿。
鲁肃以前也对关羽讲过一样的话,关羽对此借荆州的事儿没反驳,这显然说明借荆州的事儿是真的,但具体他们当时是怎么商量的,谁也说不明白,到现在就变成了两边都有各自的说法。
孙权见没法通过谈判要回荆州(南郡),干脆直接动手,攻打并占领了长沙、零陵、桂阳这三个地方。那他为啥不直接打南郡呢?
可能是任务太过艰巨,南郡这块地方是关羽亲自把守的。想当年,周瑜为了拿下南郡,足足打了一年仗。关羽在荆州镇守了好多年,江陵的城墙防御又经过了他的加强,再加上他防守得滴水不漏,相较之下,攻打荆州其他四郡或许会简单一点。
湘水分界之后,两边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地盘情况就变得明明白白了。东边那块地归孙权管,西边则是刘备的地盘。不过,这么做也只是让地盘的事儿清楚了些,双方的根本矛盾还是没解决。
说到刘备借荆州这事儿,到现在还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谜团,大家各有各的说法。


